愛國主義
作者:西山風景區 | 日期:2019-11-29
推薦線路: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——聶耳墓——云南氣象博物館(一得測侯所)
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
滇緬公路通車后,旅居新、馬、菲和印尼等國的3200多名華僑響應祖國的召喚,分批回國,在這條抗日運輸生命線上擔任駕駛員和修理人員,為抗日戰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,其中有1000余人犧牲殉國。為了紀念愛國華僑參加抗日戰爭的這段光榮歷史和功勛,云南省人民政府修建了“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”。紀念碑位于前往華亭寺的公路旁,1987年7月7日落成。碑高9米,基座上鐫刻著“赤子功勛”四個大字;碑額有當年南僑機工榮譽紀念章圖案。
聶耳墓
聶耳墓,坐落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坳,依山面海,松蒼竹翠、林木挺拔,環境清幽。聶耳1912年生于昆明甬道街成春堂藥鋪。1935年,聶耳不幸在日本藤澤鵠沼海濱溺水而逝,年僅24歲。他的骨灰由摯友張天虛從日本帶回,1938年安葬于西山華亭東坡。1980年5月13日遷葬太華山新墓園。
聶耳墓園呈月琴狀,占地1200平方米,7個花壇表示7個音階,步道上二十四級石階,象征聶耳二十四歲年輕的生命,墓穴位于“月琴”發音孔處,墓前豎立著白色花崗巖的聶耳雕像,墓后鑲有七塊巨大晶瑩的墨石,墓碑鐫刻郭沫若書 “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”。1986年,聶耳墓被國務院公布為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”。
云南氣象博物館(一得測侯所)
云南氣象博物館位于昆明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—太華山美人峰之巔。始建于1927年,于1937年遷至現址,由云南氣象、天文、地震科學先驅者、中國自然科學家陳一得創辦,其氣象業務延續至今。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,后相繼被授予“全國科普教育基地”“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等稱號,2008年成立云南氣象博物館。全館包括一得樓和一得夫婦墓,以展示陳一得在自然、人文科學領域所作出的杰出貢獻為主線,并結合現代氣象探測業務平臺,全面反映云南氣象發展歷程。